重磅!
廈門經濟運行“期中考”
成績揭曉!
今年上半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5%,分別比全國、全省高2.3和2.7個百分點,增速均排名全省和副省級城市第2位;兩年平均增長7.6%,分別比全國、全省高2.3和1.4個百分點,順利實現“十四五”良好開局。
昨日
市發改委、市統計局聯合發布
上半年全市經濟運行情況
今年以來,全市各級各部門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考察時的重要講話精神,按照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以及市委抓經濟促全局和“七以七為”工作部署,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全面落實“六穩”“六保”任務和“五促一保一防一控”工作,經濟運行保持穩中向好態勢。
從全省看
已核定、可比較的指標中
我市有19項指標增速
位居全省前列
其中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地方級財政收入、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11項指標增速排名全省第1。
從副省級城市看,目前掌握的副省級城市6項主要指標增速,我市均位居前列。
其中: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與武漢并列第1,地區生產總值、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投資、地方級財政收入均位居第2位,外貿進出口總額位居第5位。
11項指標增速全省第一
固定資產投資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
地方級財政收入
人民幣存貸款余額
建筑業總產值
批發業銷售額
零售業銷售額
住宿業營業額
農林牧漁業總產值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6項指標增速全省第二
地區生產總值
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
財政總收入
餐飲業營業額
其他營利性服務業營業收入
電信業務總量
內外需穩步增長
上半年我市投資結構持續優化,基礎設施投資增長48.5%,社會事業投資增長42.5%,工業投資增長33%,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放緩。111個省重點在建項目實際完成投資452.5億元,完成年度投資計劃的70.9%。
地鐵3號線開通運營,海滄隧道實現通車,新機場樁基工程順利開工。消費市場持續回暖,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415.4億元,增長28.1%。外貿外資總量持續擴大,外貿進出口總額4081.5億元,增長32.2%。實際使用外資129.8億元,增長24.9%,新增千萬美元以上實際使用外資企業41家。
質量效益穩步提高
從實物量指標看,集裝箱吞吐量、港口貨物分別增長11.4%和18.5%。
從市場主體看,全市新增稅務登記戶4.3萬戶,其中新增企業戶3.2萬戶。開票金額億元以上的工業企業中有85%的企業實現增長。上半年新增境內上市公司6家,占全省的43%。
產業運行穩中向好
工業經濟支撐有力,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21.9%,計算機與通信設備、輸配電及控制設備、運動器材、水暖廚衛等行業增勢良好。制造業投資增長37%,天馬6代線、中航鋰電A6等25個超億元項目陸續開工建設。
從服務業來看,服務業增加值增長16.7%,批發零售業、住宿餐飲業、交通運輸郵政業、營利性服務業等行業表現可圈可點,限上網上零售額增長35.5%。新動能加快發展,規模以上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36.4%。生物與新醫藥產業鏈產值增長近4倍,電子行業市場需求旺盛,集成電路增長1.4倍。
民生保障有力有效
上半年,民生事業支出占全市財政支出比重保持70%以上。新開工保障性住房1.3萬套,新增中小學幼兒園學位數3.8萬個,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廈門醫院、四川大學華西廈門醫院獲批第二批國家區域醫療中心試點項目。
居民收入持續增長,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193元,增長14.9%;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3.5%,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8.6%,增速和規模繼續保持全省領先;物價形勢總體穩定。居民消費價格上漲1%,在年度預期目標內。
今年上半年,面對國內外復雜的發展形勢,廈門市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錨定目標堅持對標,把推動高質量發展落到實處,在新發展階段的賽道上跑出好成績,展現精氣神,GDP實現了15.0%的增長。
半年來,
我市經濟運行的具體表現如何?
呈現哪些新特點?
昨天
廈門市統計局
黨組書記、局長郭華生
廈門市發改委
黨組成員、副主任李曉燕
聯合為市民權威解讀
上半年經濟發展的指數特征
經濟總體表現
如何評價上半年我市經濟的總體表現?
郭華生:上半年,我市經濟各領域高質量發展,主要指標增速全省領先,經濟發展“穩中有進、穩中有新、穩中向好”,可以從“穩、進、新、優”四個關鍵詞來進行分析。
一是“穩”字為本,發展根基更加夯實。首先是運行穩。上半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399.85億元,增長15.0%,兩年平均增長7.6%,延續了近兩年來增速副省級城市第一的良好態勢。其次是根基穩。上半年,我市“三駕馬車”有力拉動發展。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增速連續4個月居全省首位;消費潛力不斷釋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連續5個月蟬聯全省第1;外貿總量持續擴大,當月實績量逐月回升,自2020年6月起連續13個月實現同比正增長。再次是民生穩。就業方面,全市城鎮新增就業21.06萬人;投入方面,教育、基礎設施投資分別增長104.9%和48.5%;物價方面,保持溫和上漲,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1.0%,環比下降0.3%。
二是“進”字當先,比較優勢彰顯韌性。上半年,廈門市加足馬力發展經濟,增速在全省保持領先,在副省級城市保持固穩蓄進態勢。從全省來看,我市17項指標位居全省前二。其中,批發業、零售業、住宿業、建筑業、農林牧漁業以及固投、社零、人民幣存貸、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11個指標增速全省第1;GDP、餐飲、電信、規上工業、其他營利性服務業、一般公共預算總收入等6個指標增速全省第2。從副省級城市比較看,今年1-5月,我市固投、社零、規上工業、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速均居第2位,僅次于武漢。與一季度相比,進出口、規上工業、固投三個指標分別提升5、4和1個位次。
三是“新”字賦能,創新發展動力更強。首先,高端制造支撐有力。規上高技術產業占規上工業增加值44.7%,增長36.4%,兩年平均增長17.9%,其中,高技術醫療儀器設備及儀器儀表制造業、高技術醫藥制造業增加值分別增長3.8倍和46.1%。其次,現代服務業增勢較好。“互聯網+零售”延續去年較快增長態勢,限上網上零售額增長35.5%,高出全省2.4個百分點。互聯網消費帶動電信、物流服務需求提升,電信、郵政和快遞業務量分別增長21.9%、54.6%和36.0%。規上信息服務業、商務服務業、科研服務業營收分別增長18.0%、126.0%、32.9%。再次,高能投資提質增效。隨著天馬6代、中航鋰電等一批重大項目陸續落地,高技術產業投資持續加快,其中,高技術制造業投資占制造業投資的比重72.2%,增長88.8%;醫藥制造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投資分別增長42.8%、94.8%。
四是“優”字凸顯,發展質量持續提升。產業結構持續優化。今年上半年,三次產業結構為0.3:40.6 :59.1,第三產業占GDP比重穩居全省首位,第三產業對GDP的貢獻率比一季度提高10.1個百分點。政府收入增速全省領先。全市一般公共預算總收入1023.22億元,增長30.8%,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613.28億元,增長36.3%,增速分別位居全省第2和第1。企業效益增勢回升。企業利潤逐步回升,規上工業利潤總額增長122.6%,規上服務業企業營業利潤增長117.4%。居民“錢袋子”全省居首。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193元,增長14.9%,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3.5%,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8.6%,三項收入的總量增速均全省居首。
產業結構及發展情況
從發布的數據來看,今年上半年,廈門的三次產業結構0.3:40.6 :59.1,第三產業占GDP比重穩居全省首位,如何分析我市產業結構及發展的情況?
郭華生:上半年,在廈門經濟結構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11.58億元,增長7.9%,兩年平均增長4.7%;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1379.28億元,增長12.7%,兩年平均增長5.8%;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2008.99億元,增長16.7%,兩年平均增長8.9%,第三產業比重近60%,穩居全省首位。與一季度相比,經濟結構總體呈現出“二產比重提高、三產貢獻提高”的特點,即第二產業占GDP比重40.6%,比一季度提高3.5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對GDP的貢獻率64.3%,比一季度大幅提高10.1個百分點。
分行業看,各重點行業表現良好,有力支撐全市經濟增長。農業方面,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增速7.8%再創歷史新高,居全省首位。工業方面,全市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21.9%,居全省第2,兩年平均增長11.0%。建筑業方面,全市建筑業總產值1340.81億元、增長21.1%,居全省首位,兩年平均增長11.2%。服務業方面,增加值增長16.7%,拉動GDP增長9.7個百分點,超過2019年同期。
綜上,無論是從總體還是分行業來看,我市經濟發展較為均衡、質量也較高,經濟增長是各個行業共同拉動的結果,農業、工業、建筑業、服務業亮點紛呈,包括服務業中金融、批零住餐、營利性服務業等都表現不錯,還有先行指標如交通、外資、稅收等也同步增長,進一步驗證了廈門經濟發展的高質量。
社會消費品零售情況
消費是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上半年,廈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較快、全省領先,您如何分析廈門社零的情況,哪些因素促成增速?
郭華生:上半年,我市打出“促消費”組合拳,從政策到市場多維激活消費潛力,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一路領先全省,增速28.1%連續5個月蟬聯全省第1,兩年平均增長11.0%,高出全國、全省6.6、5.4個百分點,也好于2019年同期水平。
從零售看,全市零售業增長37.6%,高出全省11.2個百分點,居全省首位。其中,汽車、衣著拉動顯著,分別增長40.4%、63.8%,對全市社零增長貢獻率達43.8%。新業態企業引領突出,限上網絡零售增長35.5%,對全市社零增長貢獻率20.9%,樸樸等新零售頭部企業逐鹿廈門市場。
從餐飲看,全市餐飲業增長48.5%,高出全省7個百分點,居全省第二。限上限下同步復蘇,限上餐飲業占全市比重33.6%,增長54.2%,八成限上企業營業額實現正增長;限下餐飲業占全市比重66.4%,增長45.8%,其中島內增速要高出島外16個百分點。
從住宿看,全市住宿業增長88.2%,高出全省38.7個百分點,居全省第一。半數企業倍級增長。九成企業營業額實現增長,49.5%的企業呈1倍以上增長。高端住宿生機勃勃。華賢酒店等25家五星級酒店占限上營業額三分之一,增長1.05倍。此外,康萊德、凱賓斯基等新增企業表現良好,有力拉動全市住宿增長。
正是有零售、餐飲、住宿多點開花、齊頭并進,共同推進整個消費市場的復蘇與繁榮,才促進了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較快增長,這也進一步說明了廈門的消費回暖快、支撐強、有亮點。
固定資產投資運行亮點
上半年全市固定資產投資保持較高增長,投資是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抓手,請問我市固定資產投資運行具體有哪些亮點?
李曉燕:上半年,我市固定資產投資繼續快速增長,同比增長31.5%,連續4個月位居全省第一,分別比全國、全省高18.9和19個百分點,兩年平均增速達15.3%,比全國、全省高10.9個百分點和9.6個百分點。主要亮點體現在:
一是投資結構持續優化。從行業投資數據來看,各主要行業投資實現全面增長,特別是工業、基礎設施、社會事業投資增速高于全市水平。
二是重大項目支撐突出。上半年,我市重大項目建設成效顯著,111個省重點在建項目實際完成投資452.5億元,完成年度投資計劃的70.9%,超序時進度20.9個百分點,投資完成率排名全省第一。我市435個市重點在建項目實際完成投資1204億元,超計劃投資626億元,完成年度投資計劃的89%,超序時進度39個百分點。
三是重大片區建設提速。上半年,八個重大片區累計完成投資1095億元,完成年度投資計劃的62%,占全市固定資產投資規模的75%,其中六個重大片區累計完成投資量均超序時進度,特別是兩岸金融中心、同翔高新城、馬鑾灣新城、軌道交通完成年度投資計劃的75%以上。
四是資金保障持續強化。在資金方面,我市多方拓展融資渠道,保障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投資資金需求。著力推動2021年我市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申報和發行工作,上半年國家下達兩批次專項債券額度共290億元,已發行250億元;與國開行廈門分行共同設立總額不低于300億元的促進有效投資融資專項,已完成220億元融資專項貸款發放,完成年度進度的74%;積極爭取中央預算內資金共計約6.7億元用于保障性安居工程配套基礎設施、衛生健康、生態環境、排水除澇、核心技術攻關等領域。
來源:廈門市發改委、
廈門市統計局、
廈門日報、廈門廣電